本报记者 宾阳 通讯员 颜亦莲 晨光初现,雄伟的友谊之门在霞光中渐渐苏醒。游客们一一驻足观看陈毅元帅书写的“友谊关”三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感受这千年的沧桑与厚重。海关大楼的另一边,出入境大厅已经挤满了人。正在办理“两国一日游”手续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希望和兴奋。广西口岸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欢迎八方来客。 “以前总觉得边境遥远而神秘,现在我不仅可以走进国门,看到边境纪念碑,还可以走进两国,那种体验真是独一无二!”刚从中越德天瀑布跨境旅游合作社回来的广东游客梁琪琪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兴奋不已。他体验的是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距离友谊关约2小时车程。自2024年正式运营以来,已成为边境旅游的互联网打卡点。游客采取“预约组团、进出团”的方式,凭有效证件便捷过境,一次性游览中越德天瀑布、板约瀑布,实现了“一步跨越两国,一瀑观两地”。
“我们率先推出‘一票游两国’,从根本上简化了跨境流程,政策也不断优化,跨境人员每日限额提升至1000人次,越南境内游览时间延长至6小时,实现了‘一票通’当天,中旅旅广一系列举措,让跨境出行体验越来越顺畅,“一票游两国”成本持续上涨。跨境旅游的兴起正在考验口岸通关效率。友谊海关旅检一科科长王毅表示:“海关运用智能门、CT机等科技手段,确保有效监管,提前掌握团体旅游信息,做好预案应急预案,提升旅客通关体验。”这一商业趋势也激活了萍乡市浦寨-新青核心区的夜间经济。预计2025年8月开业,浦寨风情街将吸引超过12万游客,将边界植得像一条璀璨的珠链。边民大舞台的歌声、民俗表演的优美、灯光的绚烂共同展现了边贸繁荣、文化旅游之美的美好画卷。左江河畔,中国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华山岩画静静伫立。赭红色的蛙形人物、环剑、鼓纹,在河水里吹了两千多年,在罗岳祖先的古老传说中讲述过。 “保护是第一要务。”崇左市花山岩画科教中心负责人黄岩表示,专项保护条例的出台、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日常的实地巡查,已经形成了一张无形的保护网。不远处,在崇左市壮族博物馆,这些古老的图腾借助肉眼三维空间、互动投影等技术“活了”——参观者可以“亲手”绘制华山岩画,体验古老的图腾多发性硬化症。古老文明的脉搏。来自“中国天琴艺术之乡”龙州县的天琴清音,为这片土地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深萨村,非遗工坊老板将古老的天琴图案雕刻成日常用品。冰箱贴、丝巾、书签等。在这里,天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文化。这些体现匠心精神的文创产品正在追随全国游客的脚步。边境旅游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一波来自远方的游客,也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边境居民打开了一扇新的致富之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旅游菜”。地处石湾山脉、被誉为“中国氧都”的上思县,到2024年将吸引游客超过335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超过31亿元,打造布杜温泉、小鸟天堂等森林健康福祉美景,同比增长近10%。这条绿色发展之路,让“呼吸”有价值,让“看见”受益。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在此达成共识。华山岩画风景区对于带动周边村庄效益显着。 “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包括外国游客,大家都对壮家的风俗感兴趣。”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八窑屯村民关清桥说。该村是华山岩画旅游辐射区之一。许多村民开设了农家乐,竹签、红糖等当地特产成为抢手货。 ”村里还开设了一家制糖体验的古工厂。家里的部分甘蔗用来制作红糖和酿造芦苇赢e.年收入约7万元,比直接卖给糖厂高了一倍多。”靖西古龙山铜陵大峡谷主动拆掉“隐形墙”,邀请周边村民进入,让酸甜的百香果和黄皮果的新鲜从农场直接展现给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杯当地食材制成的特色饮料不仅是解渴农产品,更是一份来自壮乡的“品味邀请”,让农产品跳脱出传统市场,把山水的甘甜、文化的美好,带到了游客的行李里,带到更远的地方。“这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他笑着说。这家小咖啡馆成为了游客与壮族文化连接的一站,也见证了边境旅游为年轻人创造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