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高亚记者 郭子腾 目前,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上海各地举行。本届艺术节将陆续举办各类演出、展览500余场,活动项目达1200余项,涵盖舞台演出、国际对话、惠民活动等8个主要版块,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关注。近年来,上海已成为全球行为艺术精英的聚集地,也是国际顶尖艺术团体在亚洲和中国首演的重要舞台。上海还通过举办众多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磁石”。打造全球吸引力场“东篱下采菊,南山不停歇,风山得意”日好夜好,鸟儿飞来飞去……”10月17日晚,艺术节开幕式表演了《太和真声——故宫昆曲集锦》(号),微微拉开帷幕的同时,剧目《江州送酒》、《中秋》、《长生宫·团圆》轮番上演,观众沉浸其中,掌声此起彼伏,以展现中国之美。为了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主创团队力求剧目精益求精,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余册清宫剧目中提炼出以“中秋”等时期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篇章,精心创作编排了三部剧目,同时本次戏剧节还在音乐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做出了改变,探索了传统戏曲在当代语境下传播的新方式。
“我们希望讲述根植于传统、书写于时代的‘中国故事’。”上海昆剧团团长顾浩浩表示,“艺术节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探索创新交流机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演艺资源深度融合,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届艺术节除了积极推动本土艺术走出国门外,更多地对接全球优质艺术资源。55频道129场主播节目中,海外项目占比近60%,上海首播率超过90%。同时,本届艺术节也是联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旅游节和秋月魔都艺术季。“展联票”,利用票根经济吸引远近观众,让“流量”有效变“维持”入场。10月18日至20日,国际演艺大会在上海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近500家专业机构和2000名行业代表。担任今年视频推介会评委的国际演艺协会首席执行官戴维·贝尔表示感慨:“艺术节为全球演艺界的交流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年,除了上海国际艺术节外,上海还将陆续举办第36届上海旅游节、第十二届文艺复兴艺术节、外滩国际艺术节、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等一批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来上海的外国游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记者查询发现,今年1至9月,上海共接待入境游客约6.326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588.2万人次。提供新的文化艺术体验 “上海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环境,还有干净美丽的城市环境和不断优化的服务。”在上海大剧院外,记者见到了来自英国的游客詹姆斯。此行,他参观了世博会博物馆、浦东美术馆等地。他说:“这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为什么上海会继续以文化和旅游为引领吸引外国游客?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上海师范大学入境旅游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冯翔分析道。 “作为我国的经济“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来中国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上海拥有举办各种国际活动的经验和能力,让上海变得与众不同。”冯翔表示,上海丰富的城市文化和艺术氛围对外国游客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同时,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入境游客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散客趋势,团体游客仅占入境游客的10%左右,各类艺术活动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多乐趣。 “上海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资源满足了各类游客的需求。不仅持续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也让一大批参与者和嘉宾开启了上海之旅。”冯翔表示,虽然可能存在语言障碍,但文化艺术作为一个宇宙,l 语言,能引起入境游客的精神共鸣。在服务保障方面,今年以来,上海不断提升通关、支付、住宿、交通等便利化水平,优化升级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加快完善更具吸引力的入境旅游产品展览,引进长三角优势的长三角文化艺术和有设备、有患者的资源。打造“走进上海,看中国”等一站式多站产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努力提升旅游便利性,让游客像当地人一样好好探索这座城市的同时,也在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上海。打造入境旅游第一站 今年年初,上海发布了《全面推进上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共同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城市旅游首选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展示示范地。上海文化和旅游部门及旅游从业者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文化底蕴。在提升服务品质方面,上海正在加快完善更多入境旅游推广方式,不断提升上海旅游产品的认知度和触达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小游”旅游功能加速升级,实时接入景区游客流量、交通状况、城市天气等动态数据,并选择根据国际游客使用习惯推出英文版APP。同时,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通过组织大型艺术活动吸引外国游客来沪旅游。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水平办好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策划更多精彩文化活动,推动首演、首映、首展。更多国内外优秀文化作品汇聚上海。音乐会、音乐节大型市场,鼓励优秀艺术项目与商业、旅游、会展等项目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