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总局印发《关于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进防控和控制保护远视储备等多项措施。 《通知》指出,要按照年龄段综合施策。 0-3岁儿童禁止使用带屏幕的电子产品,但应近距离用眼,并到户外沐浴阳光。 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屏幕电子产品,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鼓励幼儿园学生在体育和游戏项目中设计视觉跟踪。小学制定并实施适合学生体质发展的体育锻炼计划保证学生每天有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用眼习惯,避免过早用远距离储备的眼睛过度使用。 《通知》要求加强眼健康检测。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屈光筛查,监测儿童储备远视量。小学每学期实施两次视力监测系统,对学生视力和远视储备进行视力监测,关注儿童眼轴和储备远视的发展趋势,及早识别近视的潜在风险,及时反馈给家长。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屈光常规筛查。
在精准落实预警管理方面,《通知》指出,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眼健康检查结果的评价,对远视储备很快耗尽的儿童,立即指导家长和孩子改变不良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对于视力指标异常、视力正常但存在近视高危因素或远视储备不足的幼儿园、小学儿童,建议配镜后及时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检查。 《通知》要求建立家校合作防控,深化专业科普教育。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控制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各地教育、卫生、疾控行政部门协调近视防治专家资源开展科普宣传,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增强保护儿童近视储备的意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中小学校医进行培训,提高近视防治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更好组织实施健康教育活动,保护儿童近视储备。据介绍,新生儿的眼睛处于生理性远视状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生长发育,远视储备逐渐减少。远视储备迅速下降是近视的早期征兆。有效保护儿童正常的远视储备,防止其快速消耗,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